常言道:"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",而这位乱世天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便是如此。他的出身,他的成长过程,他所面对的灾难与厄运,都是十分令人同情的,然而,他的一些决断,他的做事手段,却又十分令人憎恶。
接下来,就讲讲这位在病中受惊吓而亡的乱世天子吧。
(相关资料图)
李亨出生的时候,他的父亲还只是个太子。然而,由于这位太子与当时正得宠的太平公主关系有些紧张,在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孩子的时候,这位太子有的不是喜悦,而是十分忧虑。因为,他害怕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。
历史上借口太子沉迷声色难当大任而被废黜的例子太多了,像杨勇,像李承乾。太子李隆基并不想步它们的后尘,尽管他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事。于是,这位忧虑的太子便命令属下偷偷找来堕胎药,打算就此扼杀掉这个小生命,但是,最终并没有施行。
或许,是出于作为一个父亲内心的怜悯吧,抑或是其他种种原因,从而,使得这个可怜的辛运儿得以存活。李亨出生后,并未能由其生母杨氏抚养成人,毕竟,杨氏只是一个小小的姬妾,更何况,当时的太子妃王氏无所出。
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皇宫之中,杨氏岂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。于是,便将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主动送给太子妃抚养。太子妃尚无孩子的时候,对李亨那是百倍疼爱,但是,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,对待李亨也就是另一番光景了。
就这样,伴随着宫中的刀光剑影,李亨由少年步入了青年,而这繁华的大唐帝国,却步步的走向了衰亡。李亨的父亲李隆基晚年日日耽于美色,至今仍传流着不少风流韵事,而其中,最为广泛的便是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。
可是,爱情终究抵不过纷繁的战火。马嵬一役,李商隐无不感慨"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"。在这场兵变中,唐玄宗为抚慰将士勇猛作战,下令命杨贵妃自缢,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殒。
李亨原是忠王,不过,在公元738年被封为太子,也是在这个时候,将他的原名李玙改为李亨。兵变后,他又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,负责平叛安史之乱,李隆基自己则继续西逃。李亨为百姓所留,与自家父亲就此分道,北上灵武。
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,李亨在灵武即位,史称唐肃宗,他的皇帝生涯也就此展开。在他短暂的七年皇帝生涯中,有两件事情一直贯彻始终:
其一是收复两京,消灭叛军;
其二是处理好太上皇的事情,保持政权的稳定。
至德元年,即李亨刚刚即位那年,便图谋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。宰相房琯亦有此志,主动请缨带兵收复长安,李亨便答应了他。可是,不幸的是,大军还未至长安,便遭叛军突袭,房琯一队人马全军覆没。
皇帝不甘心,许多大臣们也不甘心,但是,苦于兵力短缺,收复失地的迫切愿望,促使李亨转向回纥借兵。可是,借兵的条件却是将都城内的金银财宝,百姓子女全部送予回纥。这意味着:收回来的只是土地,但是,两京必将遭受重创。
但这位皇帝已然顾不了那么多了,毕竟,这个时候的安史叛军正闹内讧,而且,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,这样的机会不可错失,失不再来。于是,皇帝李亨任用郭子仪等名将前去收复失地,争取一举夺回失地。郭子仪等人果然不负众望,先后于至德二年收回长安和洛阳。
胜利的喜悦似乎让这位皇帝忘记了自己的兵力是借来的事实,更是忘记了收复失地的将领们的功劳与忠义。乾元改元后,皇帝又派郭子仪等人前去相州围攻安庆绪,然而,疑虑重重的他并不放心郭子仪等人,于是,并未设置主帅,只是派一亲近的宦官统领全军。
可惜,长久身在深宫中的宦官,除了会勾心斗角媚上欺下,还能懂什么兵法,懂什么应对敌军的谋划。
而且,此时安禄山的旧部史思明正率领13万大军赶来救援安庆绪,这注定了是一场死局。就在此战失败后,宦官鱼朝恩为求自保,将责任全部推到郭子仪身上,而这恰恰切合了皇帝某种阴暗的揣测,于是,皇帝便顺理成章地剥夺了郭子仪的兵权,贬他回家。
在安史叛军那边,军权更替更是变幻莫测。先是史思明杀了安庆绪,自称大燕皇帝,同年五月,重新抢占了洛阳。史思明逍遥快活还没几天,就被他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。
在朝内,由于唐肃宗一直致力于平叛、解决各种政治经济体制上的毛病,所以,他再也没有精力去限制后宫和宦官的势力的膨胀。这为安史之乱后的重建埋下了隐忧,也为他自身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。大唐走到如今这个地步,怕是无力回天了。
也许是唐肃宗任性吧,他继鱼朝恩后,又重用宦官李辅国等人掌管军政大权,后宫之中独宠皇后张良娣,无视后宫不得干政,纵容她处理政事。
这样做的后果,必定是加速结束他的皇帝生涯。
公元762年,唐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,而太上皇去世的消息,更是让他内心伤悲,病情加重。这个时候,他周围所亲近的人一个比一个的野心要大,皇后先是与宦官李辅国结党,然而,却十分痛恨他的专权,便又与之结仇,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。
标签: